2012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下发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第四批推广目录,此次推广目录中有29家企业共11794种型号的电机产品入围,共计1949.41万千瓦。
虽然高效电机补贴政策依旧“给力”,但是高效电机推广似乎仍旧“困顿不堪”,可谓是“高效推广仍不济,又到政策补贴时”,敢问高效电机今后路在何方?
推广不利
从三年前的推广政策确定到去年的GB18613-2006能效标准实施,高效电机推广工作由最初的“如火如荼”到如今的“困顿不堪”,其整个推广过程似乎并没有那么“高效”。高效电机市场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是最终用户,没有市场终端用户的认可和消费,高效电机市场便无异于一潭死水,“电机不是一个终端产品,只靠电机方面来执行是不太现实的,因为下游企业只要价格不要能效,电机厂不可能违背客户意愿做一些没人要的产品,而从7月1日GB18613-2006能效标准开始实施。从我们走访多家企业获得的情况来看,2级能效电机的生产比例不会超过中小电机生产量的20%,绝大多数企业还是在生产低能效电机,但今年高效电机的生产比例比去年有所好转,去年年底连10%都达不到,因为客户不认可,即使电机厂在能效方面做很多功夫,但由于市场的需求导致了能效标准执行力度不够。”上海电机协会中小电机分会副秘书长陈康忧心忡忡的告诉记者。
电机是中端产品,由风机、水泵、压缩机、机床、各种机械设备企业配套后销售到最终用户。设备配套企业采购电机除满足其驱动要求外,为其市场竞争需要,以电机价格低廉为主要诉求,至于是否节电那是最终用户的事。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大装备办公室副主任周思刚就推广过程给记者进行了分析:“高效电机成本增加较多,因为是中端产品所以电机企业销售对象不是最终用户,最终用户说不准真想买高效电机,但配套企业来说,节不节能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只考虑价格因素,而用户在此过程中对于高效电机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所以高效电机推广特别困难。”
高效电机推广难,最为显眼的问题莫过于成本问题。
高效电机其实是在普通效率电机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电机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的转子结构及优化的电磁场设计,使电机的工作效率比普通电机提高5~7个百分点,因为采用了新型冷轧硅钢片并应用了新工艺,同时对铜以及相关材料的用料增加,使得成本较传统电机平均高20%~30%,多数下游企业难以承受。
“在高效电机生产方面来看,我们现在是有量,但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接受,只是少部分客户接受,生产量能达到我厂总生产量的15%左右,但高效电机利润不高,价格本身就高现在做利润反而没有普通电机高。”无锡市中达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王伟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
成本增加,客户不能接受,如何打开这一“僵局”?
国家政策补贴或许是高效推广过程中的一场“及时雨”,但“及时雨”能否滋润我国高效电机这一片广阔“田地”,推动整个高效推广进程顺利完成呢?
坐等补贴
为了鼓励高效节能电机的推广使用, 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财建[2009]213号)文件,同时根据中小型电机行业协会组织研究的推广高效节能电机的意见,进一步制定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财建[2010]232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对参与推广的企业进行了审定批准。
从2010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公布“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第一批高效电机推广目录,2012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下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第四批推广目录,在节能减排背景下,强制标准和鼓励政策决定了节能电机未来将全面替代传统低效电机。
推广目录一批批的公布,推广目标一批批的制定,但在此过程中,补贴问题始终让各家电机企业“纠结”。
一家入选高效电机第四批推广目录的企业负责人无奈的告诉记者:“高效补贴的申请过程很复杂,我们在想办法如何将补贴争取到位,如果工作量实在太大我们也只能放弃,目前我们先按照补贴政策的具体环节办,但具体的情况还不得而知。”
2011年初在湘潭举行的全国高效电机推广工作会议后,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发布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1年高效电机推广工作的通知》(财建[2011]62号),在此次会议上具体就高效节能电机推广的补贴实施是想进行了详细规定,但是此次要求补贴的具体实施对象必须是面向产品的最终使用客户,电机企业必须经过配套的主机企业及配套主机企业的销售渠道获得最终用户的签字确认才能落实获得国家惠民工程的补贴款。这一点在量大面广的中小型电机的生产企业来说,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小型电机分会秘书长陈伟华介绍,我国年生产交流电机约2亿千瓦,除去出口约2000多万千瓦,国内约销售1.7亿多千瓦,再除去不在这次补贴范围的电机,如单相交流电机、变频电机、变极电机、绕线转子电机、力矩电机、高滑差电机、各种减速电机、普通同步电机、各种制动电机等特种专用电机,在补贴范围的约有1.2亿千瓦,补贴其中的70%,约为8000万千瓦左右。
按平均每千瓦补贴40元计,约需补贴32亿元。实际上,如果能将8000万千瓦电机中年运行时间在2000小时以下的区分开来不予补贴(估计约占三分之一),则只需补贴5000万千瓦左右,补贴资金降为20亿元,但执行起来有难度。
“上级不相信下级制造企业,为什么补贴不能学习当初商务部退税的原则,还有些高效电机补贴到了地方地方上就不给企业了,地方上觉得一时不能给电机厂,所以造成补贴不能及时给电机厂,一家电机厂想拿到最终用户名单可能要到3年后,从出厂到代理再到总机最后到用户,而这几个环节这样转就要很长时间,或者说有最终用户倒闭设备转让,那么最终用户就根本不能确定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谈及补贴可行性时发出了这样的抱怨。
记者在走访多家电机企业之后发现,企业对于惠民补贴“纠结”往往集中于惠民补贴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资金占用周期长、取证困难、补贴实施的节点无法落实等具体问题。
有企业负责人给记者形象的比喻了惠民政策:“在企业来看惠民政策是一块‘看得见摸不着的蛋糕’,要把惠民政策补贴吃到口时非常困难的,因为操作起来困难太大了。